你让我聊国足,聊这场世预赛,聊王钰栋。
行,就让咱们来掰扯掰扯——这届国足,算是让球迷们既好气又好笑,连带着全国的段子手都找到新素材,网上一堆迷惑操作的鬼畜剪辑,光靠球员们自己都能自给自足。
但问题在于,今天,气笑了的不只是球迷,还有那些还在坚持热爱中国足球的老哥们。
讲真,谁能想到,一个出场三场、刚刚第二次首发的小将王钰栋,会变成球队的救命稻草?
一脚点球破门,封神?
倒不至于。
但起码赛场评分蹭蹭地往上窜,9.2分直接给C位,这一仗他是实打实的全场最佳。
球迷嘴上虽然没甜言蜜语,但这回一致好评。
如果早一点看到他,或者说,哪怕主教练开窍得早那么一丢丢,让王钰栋早点上场,每场都按死了往他身上打——鬼知道国足还能不能比现在这副样子再惨点?
只进六个球,赢了两场。
拿下一场球就九分,还排第五,听着像段子,实际上却是事实。
说什么战术啊,变阵啊,咱也不是不懂点门道,可一堆复杂算法,到头来还不如“死打王钰栋”直接。
非常中国足球,非常…成分复杂。
细想一下,这种“明珠蒙尘”式剧情几乎成了中国足球的标配。
人家王钰栋不是没天赋,是差点被埋了。
哪怕你业务不懂,光凭本场那几个突破、一次次为队友制造机会,就能看出这货是踢球的料。
有失误?
有过失球?
有。
可谁又没点小瑕疵呢?
唯独有些人,失误多到让人怀疑他高中是不是没上过体育课。
话又说回来,世预赛如果最早几场就给他信任,咱们还用天天刷手机里那些大段子的剪辑片段来麻痹自己吗?
主帅自个儿在板凳席愣神,球迷在评论区弹幕吐槽,像极了年会抽奖抽到最后你才发现,其实大奖早就握在自家口袋里没拿出来。
有句话说得好,天赋是会发光的。
王钰栋值得更多机会。
问题是,咱们的教练组,总是慢半拍。
要不是本土办U20亚洲杯,直播全程给王钰栋这么多曝光,难不成他又是足球圈里消失的脸?
真到了那个地步,也许哪天在业余联赛看见他,还觉得眼熟,感叹一句“可惜,这么个苗子”。
按理说,足球本该让人振奋。
可你看这二三十年,从甲A到中超,从国家队再到关注度骤降的青训,太多这样“用人如走马灯”的奇景。
一边高喊青年才俊,嘴巴说着重用新人,另一边扶不起的阿斗总能混到最后时刻。
哪里只王钰栋。
其实蒯纪闻、刘诚宇、毛伟杰,包括联赛里冒头的李新翔,不都被喊着赶紧上场?
现在主教练有没有勇气把年轻人真正推到主舞台,还真是个未解之谜。
回到这场比赛,能赢肯定得小庆一下。
可边踢边出现的各种荒唐镜头,属实堪称国产幽默。
谢文能主罚两次角球,都直接出边线;你要不是看直播,都会怀疑有人前脚给镜头装了个滤镜。
中场无人逼抢大礼包,谢文能却一脚传给了人家对手,场子上得多冷,弹幕上得多热闹。
争顶呢?
死活起不来,门将轻轻一拨,仿佛打羽毛球。
一会儿李磊打门,姿势像要把球生吞下肚,一会儿杨泽翔丢失球权,愣在原地等着队友解围,亲兄弟明算账的劲头,踢球像过家家。
球迷乐了,本意当然不是嘲笑谁,是国足总能刷新理解底线,哪怕赢球都能搞出一堆名场面,着实显得有点魔幻。
很多人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。
可转头想想,也许这就是一种中国足球独有的幽默,明明有包子,偏要咬手指。
这么多年了,国足还是老毛病。
思路老套,选人看缘分,用人靠感觉。
天才得等群众呼吁;失误的却稳坐“铁打的首发”。
热爱足球的都明白,踢得臭不是原罪,糟糕的是看不到希望。
这代人还不知道能熬到啥时候才见到进军世界杯的奇迹,不少人已经变成“佛系球迷”,黑着看、乐着骂,反正总归是戏。
说实话,很多网友都在吐槽:国足主帅是不是有特别的选人秘籍?
像谢文能这种水平就能罚角球,是不是自带buff?
看得场外都替球员害臊,隔着屏幕琢磨要不要去指定地点表演一脚抽射,万一被球探看上,说不定该你上场了。
玩笑归玩笑,真正焦心的还是那些还抱有希望的人。
能不能给新人更多试错的机会,让像王钰栋这样能扛压力、有创造力的小伙放得开一点?
不然下届还是老一套,拼命画战术板,死人守死路,“经验型老将”一字排开。
可这世界变化比你想得还快,新球员风头正劲,隔壁亚洲邻居的年轻人早就上了大舞台。
咱们还得把人按在板凳上吹空调,真的是看着急坏了。
身在其中的球员,多少其实也有点无力感。
你拼了命表现出色,甚至还得靠球迷“全网呼吁”才能获选。
王钰栋幸运?
某种意义上说是。
但多少还有点悲哀——本属于努力和才华的出口,非要拐个弯儿、靠集体声援才能推到台前,这么个机制看着真不是滋味。
另外,有人说,输赢是足球的常态,不至于上纲上线。
可国足问题不是输,而是方法论老旧,现象级失误成家常便饭。
球迷能气笑,也能看笑话,可更希望看到希望。
而不是哪天,连自嘲都说厌了,翻翻回放都是漫长的尴尬暂停。
当然,咱也不全否定这场胜利的意义。
有年轻人站出来,有高光时刻,有些老问题被摊在阳光下。
但更希望,未来能有更多王钰栋们、蒯纪闻们,被发现、被重用。
别每次都等到大家都忍不了、喊破嗓子,才让机会掉进正主口袋。
要不然,无数少年苦练的梦想,早晚都会被制度的尘埃拍死在角落。
说到这儿,球迷的诉求其实很简单——你能多用点心吗?
你敢大胆一点试新人行不行?
你别死磕存量和面子了,好吗?
在中国足球跌宕起伏的时刻,多一两个敢拼敢闯的勇士,哪怕失误,也比原地打转强。
谁还在乎“输一次就万劫不复”的气氛啊,折腾了几十年,不折腾一把,还有什么意思?
所以,现在的问题也许不是王钰栋该不该上了,而是所有像他那样的年轻球员,都有没有机会站在这里,替中国足球点亮一点点新的火苗。
老球员老办法拼命熬,年轻的血液如果再不注入,等世界杯扩军再扩军,咱还指望着能靠分组混进正赛?
真到那天,恐怕连段子都写烂了。
最后,动动脑子想一想:
国足到底差点什么?
下一步要不要多给那些有梦想、有创造力、有胆量的新人舞台?
你觉得王钰栋的爆发,是偶然还是必然?
下届世预赛,有没有谁,能靠自己真正的动作,让球迷笑出的是希望,而不是无奈?
留言板开着,球迷们快来砸评论。
来吧,足球是个圈,也是每个人的故事——你怎么看国足这回操作?
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。